综合新闻

图书馆四年数字化建设见成效

发布时间:2002-07-19

1997年底,图书馆在对国内外图书情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未来人们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模式及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本着与时俱进的出发点,图书馆决定全面开展图书馆局域网建设和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
1999年初,中、西文图书馆藏文献书目回溯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始启动,至2000年11月全部完成,将馆藏50,000册中西文图书数字化,并通过本馆局域网面向全所科研人员服务。
2000年后半年,图书馆局域网建成,并引进符合未来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年底前调试完成,并投入正式运转。
2001年初又开始了西文期刊馆藏书目回溯数据库建设工作,并于2001年11月份完成;2002年2月,中文期刊馆藏数据库建设开始启动,至5月中旬全部完成。两项工作共建立期刊书目数据700余种,馆藏数据50,000多条。2002年4月日、俄图书书目回溯数据库建库工作启动,预计9月完成,至此,我所图书馆除了日、俄图书书目回溯数据库外,其余中外文书刊文献数字化工作基本完成。
上述任务在短时间内的完成,使我所图书馆成为了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工程首批建设成员馆(30个)之一。
2002年,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又相继购入美国《化学文摘》原版光盘(CA on CD)和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镜像),在丰富我馆网上电子文献资源的同时,给科研工作者检索文献带来极大方便,为图书馆今后工作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1998年末至今四年左右的时间,是图书馆从传统纯手工服务向基于局域网环境下的自动化管理与应用的网络化专业图书馆转变、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由“藏书楼”向以网络电子文献信息服务为主要服务手段的现代型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的奠基过程。图书馆人员少,但绝大多数馆员都能以工作为重,发扬敬业精神,不计得失,使上述任务在短时期内顺利完成。仅建数据库一项就为所里节约经费近9万元。    
图书馆自建的特色型期刊二次文献题录数据库和内部刊物《桥》在科学院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属首创,目前电子数据量已达40,000条以上。同时图书馆还加强与省内外图书情报机构、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与业务交流,拓宽文献信息来源渠道,以弥补因经费紧张造成的某些专业类型文献不足问题。积极配合山西省经济发展、教育和科技进步,开展对外文献情报服务,提高了我所图书馆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和显示度,多次获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省(市)图书情报学会和省科委的表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郑均)


附件下载: